是书分上、下两卷,为明朝王鏊撰。此本乃其退休归里时随笔录记之书,分经传、国猷、官制、食货、象纬、文章、音律、音韵、字学、姓氏、杂论、仙释、梦兆十三类。
王鏊(ào)(1450年9月22日 —1524年4月14日),字济之,号守溪,晚号拙叟,学者称其为震泽先生,汉族,吴县震泽人(今江苏苏州) 。明代名臣、文学家。 鏊自幼随父读书,聪颖异常。他八岁能读经史,十二岁能作诗。十六岁时,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。为成化十一年(1475年)进士,授翰林编修。明孝宗时历侍讲学士、日讲官、吏部右侍郎等职。明武宗时任吏部左侍郎,与吏部尚书韩文等请武宗诛刘瑾等“八虎”,但事败未成。王鏊博学有识鉴,经学通明,制行修谨,文章修洁。善书法,多藏书 。为弘治、正德间文体变革的先行者和楷模。有《震泽编》、《震泽集》、《震泽长语》、《震泽纪闻》、《姑苏志》等传世。
王鏊在任上尽力保护受刘瑾迫害之人,并屡次劝谏刘瑾。他与刘瑾及其党羽有矛盾,但并未撕破脸皮,他不是被赶走的而是主动求去。刘瑾谋反案被清理后,他的身份不是与刘瑾做过斗争的当时政治正确的受害人,只是提前逃出来的旁观者。此后居家十六年,终不复出。嘉靖三年(1524年)去世,年七十五。追赠太傅,谥号“文恪”,世称“王文恪”。王阳明赞其为“完人”,唐寅赠联称其“海内文章第一,山中宰相无双。”